(2020.12.3-2020.12.9)经济要闻回顾

一、宏观经济

1、宏观政策将保持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期表示,今年中国经济有把握实现正增长,这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是十分不易的。当前世界经济朝着恢复的方向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不确定性。我们将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保持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做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有关工作,维护自由贸易,拓展合作共赢新空间。针对协定实施后区域内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数量整体上将达90%等,要在关税减让、海关程序简化、原产地规则技术准备等方面抓紧拿出实施措施。落实投资负面清单承诺,清单之外不得新增外商投资限制。

3、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2020年经济实际恢复情况要比年中预测的好。但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全球经济衰退危机和全球治理危机三者叠加,造成一场对全球而言系统性的危机,这种系统性危机的持续性影响绝不能低估。

4、根据统计局统计结果,11月,CPI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0.5%,创11年新低。食品价格下降2.0%,影响CPI下降约0.44个百分点,是带动CPI由涨转降的主要原因。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12.5%,降幅比上月扩大9.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60个百分点。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二、金融市场

1、上证报调查显示,三季度,评级机构共对89家发行人进行了评级调整,同比增加20.27%。其中,正负面级别调整主要为级别上调,占级别调整次数六成。证券业协会关注到,个别评级机构对发行人主体级别调升的比例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评级虚高等风险隐患,根据《证券资信评级机构执业行为准则》等规定,对相关评级机构进行了约谈。

2、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信托业要树立赚“辛苦钱”的理念,埋头实干,靠创造价值来获取利润,不要总打量着利用全能性金融牌照的优势,靠投机赚钱。信托业要杜绝与监管博弈的心态,不通过变通或绕开监管规定开展信托业务,更不能以此寻求相对于其他信托公司的不正当竞争优势,破坏市场秩序。今后严监管、强监管态势将进一步巩固,监管问责也将更加严格,不遵规守纪注定没有出路。

3、银保监会对中国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合计罚款5050万元。针对中国银行“原油宝”产品风险事件相关违法违规行为,银保监会依法从严处罚,主要有产品管理不规范,包括保证金相关合同条款不清晰、产品后评价工作不独立、未对产品开展压力测试相关工作等;风险管理不审慎,包括市场风险限额设置存在缺陷、市场风险限额调整和超限操作不规范、交易系统功能存在缺陷未按要求及时整改等;内控管理不健全;销售管理不合规等。银保监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中国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合计罚款5050万元。

4、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表示,金融创新必须有完善的金融监管和风险管控相并重,如果离开有效的金融监管和风险管控,金融创新就可能成为脱缰的野马,变成金融投机的狂欢。其结果必然是金融泡沫的膨胀和金融风险的爆发,最后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三、地产聚焦

1、国务院副总理韩正表示,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时刻绷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强“十四五”时期住房发展顶层设计,研究好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个体系,更好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日常监管,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2、中国指数研究院预计2021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销售面积小幅调整,均价平稳上涨,新开工维持高位,投资中高速增长”的特点。展望2021年,预计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为经济恢复提供更有利的资金环境。房地产调控整体仍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保障市场平稳运行,短期内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难现明显放松。

四、政府债务

财政部部长刘昆称,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等必须审慎合规经营,综合考虑项目现金流、抵质押物等审慎授信,严禁向地方政府违规提供融资或配合地方政府变相举债。对于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要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决不允许通过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依法健全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向企事业单位拨款机制,严禁地方政府以企业债形式增加隐性债务。

五、国资动态

证券日报称,国企的并购重组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这主要取决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需要。今年以来截至12月1日,A股市场共发起1993起公司并购事件。从企业性质上看,有1228起并购事件的参与方为民企,占比61.6%;635起为国有上市公司,占比31.9%。

六、研报精粹

1、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员明明在《明年利率债供给展望》中表示,预计明年在财政政策回归常态过程中,利率债供给较今年有所缩量,节奏上供给压力上半年略大于下半年。一是财政政策回归常态,预计赤字率和新增专项债额度均有所下调;二是预计明年国债净融资规模小幅下调,二季度后国债发行额维持在相对高位;三是预计新增一般债额度维持稳定,新增专项债规模小幅下调,供给压力集中在二、三季度;四是政策性金融债净融资额料波动不大,供给压力上半年大于下半年。

2、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在《2021年宏观形势与市场思考》中表示,2021年是信用“收缩”之年。今年信用环境的显著超预期,主要来自政府“加”杠杆行为起到的主要贡献。债券融资中,政府借债规模相比去年大幅提升,企业借债行为改善明显的主要集中在基建链、地产链,贷款结构指向的方向也是如此。除此之外,疫情背景下,资管新规过渡期后延至明年底,使得非标收缩放缓,也是重要贡献,以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为典型代表。2021年,政策“退潮”过程中,从“加”杠杆到“稳”杠杆,自然会带来一定的信用“收缩”,仅政府借债行为可能就要有2-3万亿元的信用“收缩”;企业债券融资在今年的明显放量,与今年特殊的政策环境紧密相关,明年也要大幅削减。今年3、4月债券发行规模大幅放量,主要用于套息差,明年不具备这样的货币流动性环境。从债券融资的分行业数据来看,发债放量最多的板块主要服务于基建和地产,政策“退潮”过程中,企业债券融资缩量中性情境下,可能要比今年少1万亿左右。匡算下来,仅政策“退潮”带来的信用收缩的力度可能至少在3-4万亿元左右。明年还有一个影响信用环境的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到期,很多通道类业务不能做,对应规模收缩在10万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