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经济
1、10月21日,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金融街开幕,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央行行长易纲、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和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等出席并发表演讲,释放权威声音。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第一,金融系统要做好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多层次银行机构体系、注重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继续推进全面对外开放五项工作;第二,疫情的重要启示就是要始终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环保产业;第三,投资正在向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方向转化,满足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央行行长易纲:第一,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定支持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第二,在今年抗疫的特殊时期,宏观杠杆率有所上升,明年GDP增速回升后,宏观杠杆率将会更稳一些;第三,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有力支持了经济稳步恢复,截至9月末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实现让利超过1.1万亿元。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第一,坚持依法治市、依法监管,按照制度规则办事,践行“不干预”理念,实现市场生态良性循环;第二、证监会将在总结科创板、创业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个原则,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第三,在加快融资端改革的同时,协同推进投资端改革;第四,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内在要求,要稳步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第一,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已经十分迫切;第二,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与金融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必须坚定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将选择条件较好的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先行参与,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际正反两方面经验,探索养老金融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第一,目前正在根据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需要,研究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居民债务收入比、房地产贷款风险权重等政策工具,进一步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第二,央行将重点健全房地产金融、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影子银行以及跨境资金流动等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分步实施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并将其制度化。
2、央行举行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对于信贷和社融增速,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目前仍是合理增长,还没有到偏快增长的状况。当前应允许宏观杠杆率有阶段性上升,扩大对实体经济信用支持。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回应“未来降息和降准空间”称,利率水平与当前经济基本面总体匹配,下一阶段将根据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孙国峰还表示,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当前面临特殊情况,宏观杠杆率提升适应宏观政策,是支持疫情防控和国民经济恢复的一个体现。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当前,疫情防控高峰已经过去,但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期,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不变,更加灵活适度,更加精准导向。
3、统计局: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年内首次转正;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98万人。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8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
4、IMF上调中国经济增长率。IMF首席经济学家表示,得益于出口表现强劲及政府投资的刺激作用,IMF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上调至1.9%,中国经济正增长对于全球经济复苏有溢出效应,对周边国家及中国的贸易伙伴尤其有益。
二、金融市场
LPR连续6个月按兵不动。10月1年期LPR报3.85%,5年期以上品种报4.65%,均与上月持平。央行公开市场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净投放700亿元。资金面延续收敛,Shibor短端品种多数上行。
三、地产聚焦
1、中国9月70大中城市中有55城新房价格环比上涨,8月为59城;环比看,徐州涨幅1.4%领跑,北上广深分别涨0.3%、涨0.5%、涨0.6%、涨0.4%。统计局指出,9月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回落或与8月相同,二、三线城市同比涨幅延续回落态势。
2、中国1-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6%,1-8月为增4.6%。其中,住宅投资增长6.1%,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1-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1-8月为下降3.3%;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3.7%,1-8月为增1.6%;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4.4%。
四、政府债务
财政部披露,2020年9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205亿元。1-9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56789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19823亿元,发行专项债券36966亿元;按用途划分,发行新增债券43045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13744亿元。截至2020年9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5821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
五、国资动态
1、国务院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233.9万亿元、负债总额149.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10.9%;资产负债率64%,下降0.2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总收入63.5万亿元、利润总额3.9万亿元,分别增长6.9%、6.9%。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293.2万亿元、负债总额262.5万亿元,形成国有资产20.1万亿元。
2、国资委10月20日上午召开了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通报视频会议称:第三季度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8万亿,同比增长1.5%;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1万亿元,收入降幅由上半年的7.8%收窄到前三季度的4.6%。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748亿元,同比增长34.5%;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9133.5亿元,效益降幅由上半年的37.7%收窄到13.6%,和去年同期相比,还差1400多亿元。今年力争绝大多数中央企业效益持续较快增长、力争中央企业整体效益实现正增长。现在看来,完成这个目标有很大压力。对此提出要求,动员所有力量,努力增收创效,力争确保这个任务完成。前三季度,中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1.8万亿,同比增长了11.3%,增速创年内新高。另外,2020年降杠杆目标肯定能完成。
六、研报精粹
1、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所所长李迅雷:经济增速无关紧要,结构才是重点。10月19日公布了三季度的GDP数据,增速为4.9%,略低于市场的一致预期。经济增长的数据与预期之间的差异较小,并不能说明经济强还是弱,也不构成看空的理由。事实上,中国经济在今年全球疫情中一枝独秀,已经充分反映了中国在抗疫过程中的决策正确、执行有效。但从已经公布的细化数据看,结构性问题才是我国必须面对和着手缓解的问题。第一,
工业仍然偏强;第二,政府债高增,但基建投资偏弱,制造业仍然受制于外需走弱;第三,地产销售、开工、竣工均回落,房地产业趋于周期下行中;第四,消费继续恢复,或来自“双节”带动,11月份及以后的消费恢复速度或放缓。
2、国泰君安花长春:消费将引领复苏,动能换挡不减速。第一,三季度GDP虽然不及预期,但结构向好,消费的贡献在明显回升,经济内生动能增强。社零大超预期,消费动能加速修复,可选消费将成为主要驱动力;房地产符合预期,短期维持高位,之后将在调控趋紧的背景进入微幅下行通道;基建增速下滑不及预期,年内增速基本到顶;制造业符合预期继续弱修复,低技术及高技术产业链均在回升;出口符合预期小幅回升,核心源于海外需求拉动和防疫物资的支撑。第二,消费动能加速修复,可选消费未来将成为主要驱动力。在收入端不断好转后,内生性需求修复将与外需高景气共同对消费领域形成共振,可选消费链条的景气度将加速向上。第三,基建和房地产增速见顶,制造业投资将持续回升。房地产投资维持高位,符合预期,但领先指标(新开工)开始转负;制造业投资如期稳定修复,低技术和高技术产业链均在回升;基建单月增速下滑,大幅不及预期。第四,经济动能顺利换挡,推动信贷政策进一步趋缓。经济动能顺利换挡,配套财政刺激的信贷政策将进一步趋缓,政策的切换也将正向促进经济动能切换加速。